邱贵兴教授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2008-02-27 文章来源:admin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日前,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结果揭晓,我院骨科主任邱贵兴教授众望所归,榜上有名。  中国工程院院士是国家设立的工程科学技术方面的最高学术称号,为终身荣誉。据《中国工程院章程》规定,中国工程院院士每两年增选一次,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有效候选人共有484名,最终33人当选,至此中国工程院院士总数达721人。
  据介绍,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评审和选举始终坚持了科学、公平和公正的原则,坚持院士的标准和条件,注重候选人的学风道德。提名、遴选工作在以往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加了透明度,除在候选人所在单位公示材料外,还将全部有效候选人名单和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名单两次登报上网,候选人材料在其所在单位的公示时间也由过去的15天延长为一个月,充分接受科技界和社会各方面的监督等,这些新举措,对于保证当选院士质量具有积极作用。 
    2007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增选工作首次实行“两个2/3”的选举投票规定,使得当选难度大为提高。即使获得应有的票数比例,也要按本学部应选名额,根据得票数依次当选,满额为止。进一步提高了当选院士的公认度。其次,当选院士的年龄结构进一步优化,平均年龄明显下降,60岁以下的比例明显提高。第三是继续坚持和完善了进入第二轮评审的候选人到会介绍情况和回答问题的做法,取得了良好效果。

邱贵兴院士简历

    邱贵兴教授1968年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八年制) 
    现任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北京协和医院外科学系主任、骨科主任、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获政府特殊津贴的专家,兼任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北京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第23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第17届理事会常务理事、中华骨科杂志主编、中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中国骨与关节外科杂志主编、Journal of Orthopaedic Surgery(APOA)、Spine杂志编委、中欧骨科学术交流委员会中方主席、国际脊柱畸形矫形研究组(SDSG)中国组主席、国际脊柱功能重建学会(SAS)中国分会主任委员等职。 
    邱贵兴教授擅长脊柱外科及关节外科。较早地引入并积极推广CD、TSRH、CDH系统等脊柱固定器在临床上的运用,尤其在脊柱侧凸方面进行了长达20余年临床基础研究,并针对国际上现有各种特发性脊柱侧凸分型的不足,在国际上首次提出脊柱侧凸的中国分型方法(PUMC协和分型),对指导脊柱侧凸的诊治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并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同行的高度关注,使我国的脊柱侧凸治疗达到国际水平。他所领导的课题《特发性脊柱侧凸的系列研究及临床应用》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在关节外科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熟练地完成了大量全膝、全髋关节置换术,使许多股骨头坏死、股骨颈骨折、髋关节创伤、先天性髋关节发育不良、严重类风湿关节炎、严重骨关节炎引起的关节疼痛及功能丧失的患者恢复了日常生活。 
    作为项目负责人开展了特发性脊柱侧凸的协和(PUMC)分型及其临床应用研究、特发性脊柱侧弯相关基因的研究、老年骨关节炎的临床分期及优化防治等7项国家级、7项省部级科研课题,另外还有多项院内课题。 
    主编、主译《骨科手术学》、《高等医药院校八年制规划教材-外科学》等近30部专著。在国内外各种杂志发表论著376篇,曾荣获国家科学技术二等奖二项、北京市科学技术二等奖、中华医学科技二等奖、国家教委三等奖、卫生部二等奖等奖项,并多次获得院内医疗成果奖及科技成果奖,获授权专利5项。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