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西医院骨科医生:抢救治疗两条线并进

2008-05-23 文章来源:admin 点击量:2661   我要说

骨科在线版权所有,如需转载请注明来自本网站

   5月22日,华西医院骨科自地震灾情发生后开设的手术室从12个增加到20个。骨科主任裴福兴说,地震发生10余天后,骨科伤员的救治工作已经从抢救转入治疗阶段,而下一步则是康复治疗。
  地震发生当天,有着丰富地震救援经验的裴福兴告诉该科的年轻医生:地震造成的骨科病人病情有着明显的特点。首先,病情发展有规律,因此对早期接诊的伤员要特别注意伤口的处理,6小时~8小时之内形成的开放性伤口,一般不会感染,气性坏疽可以避免;12小时后,部分伤员的伤口仍然可以半开放性缝合;24小时之后,伤口开始感染,绝对不可以再缝合,而气性坏疽也可能会发生。
  被挤压5小时~6小时的挤压综合征的伤员,其肌肉会出现缺血性坏死,甚至血管组织损伤,而超过6小时的患者会出现高血钾、肾功能衰竭等症状,严重的甚至会因心跳骤停和器官衰竭而死亡。对这类病人特别是截肢病人应该进行降低血钾、血液透析等治疗,以减轻其肾脏和肝脏的功能损伤,并尽快进行截肢手术。
  裴福兴说,地震骨科伤员的病情也有显著特点。首先,开放性伤口和粉碎性骨折病人伤口污染严重,容易引发感染。其次,骨折伤员多,不少伤员骨折同时还伴有合并性胸部、腹部的挤压伤和肺部挫伤,并出现内脏破裂出血。鉴于此,对于地震骨科伤员,无论在什么场所进行治疗都要特别注意血容量的补充,特别是被困时间长的伤员。同时,在伤口处理时,要根据时间段的不同采取不同的处理方式。一般来讲,6小时~8小时是黄金治疗时间段,主要进行清创、缝合,使开放性伤口变成闭合性伤口。超过12小时的,简单清理并做抗感染处理,要特别注意气性坏疽的发生。48小时后,气性坏疽发生的几率非常高。
  由于准确判断出病情的发展趋势,华西医院骨科首先在地震发生后的24小时内集结了220套外固定支架,30小时内又准备好了充足的骨折固定器材和真空负压敷料。每天在早例会上,通过探讨病情发展以控制治疗质量,并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灾后第五天,骨科医生就被分成两条线:抢救线和治疗线。抢救线主要是收治急诊病人、抢救生命、挽救受伤者肢体。治疗线主要是进行骨折复位、骨折固定和创面修复。3天之后,病人病情基本稳定,骨科大部分医生开始转入治疗线,高血钾、肾功能衰竭病人的病情得以缓解。22日,该院骨科增开手术室,以确保非危重病人尽可能在治疗的最佳时间段即两周内完成手术,尽量不要超过第三周
分享到: